第119章 晚上搂抱,副业进展
林向东送完何雨水回到四合院门口后,推着自行车回了家。
此刻太阳已经快下山了,他有点累,刚才在巷子里教训那个小混混,虽然没费多少力气,但骑车来回还是让他有点乏力。
他把自行车靠在墙边,进了屋,打算歇一歇。
赵美静站在四合院门口,远远看着林向东的背影消失在自家门前。
她心里乱糟糟的,想立刻冲过去问清楚,林向东和何雨水到底是怎么回事?
为啥两个人有说有笑地一起回来?
可她刚迈出一步,心跳得像小鹿乱撞,脸也红了。
怎么问?
说到底自己和林向东,也算不上什么恋爱的关系啊!问他,有什么必要吗?
她咬咬牙,心想:“算了,还是等一会儿再问吧,急啥!”
随后,她转身回了自己家,打算冷静冷静。
林向东进了屋,把挎包扔在炕上,活动了一下肩膀,觉得肚子有点饿。
他早上吃剩的半碗菜还在锅里,有点凉了。
他把锅架在灶台上,点火热了热,菜是昨天的土豆丝,带着点咸味。
他又从篮子里拿出一个白馍,放到蒸笼里蒸上。
蒸好后,他舀了一勺红油油的辣椒酱,抹在馍上,蹲在院子里就吃了起来。
辣椒酱有点呛,但吃着特别香,馍软乎乎的,咬一口满嘴都是面香和辣味。可吃完后,他摸摸肚子,还是没饱。
“得,再做点啥吃吧。”
林向东嘀咕着,起身去厨房翻了翻。
家里还有两个鸡蛋,几个西红柿,够炒一盘菜了。
他正准备动手,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声音:“呦,向东,做饭呢。”
林向东抬头一看,是赵美静。
她站在门口,笑眯眯地看着他,林向东擦了擦手,笑着说:“是啊,刚吃了个馍,还没饱,准备炒个菜。”
赵美静往前走了两步,探头看了看厨房,试探着问:“那我能不能上你屋吃点?”
“当然可以!”林向东爽快地答应,“来,坐这儿,看我给阿姨露一手厨艺。”
赵美静笑着走进屋,坐在小板凳上,看着林向东忙活。
今天看到他和何雨水一起回来,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但又不好直接问,怕显得自己小气,只能先隐忍一会儿,看看林向东做个饭再说也不迟!
而此时此刻,
林向东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。
他先把两个鸡蛋打进碗里,搅了搅,又拿了两个西红柿,切成小块。
锅里倒了点油,烧热后把鸡蛋倒进去,滋啦一声,蛋香味就飘了出来。
他翻炒了几下,鸡蛋变成金黄色,再把西红柿倒进去,撒了点盐和葱花,很快一盘鸡蛋炒西红柿就出锅了。
菜色鲜亮,鸡蛋软嫩,西红柿酸甜,闻着就让人流口水。
“来,尝尝!”
林向东把盘子端到桌上,又拿了两个碗,盛了两碗稀饭,递给赵美静一双筷子。
赵美静接过筷子,夹了一口菜,眼睛一亮:“向东,你这手艺真不错!比我炒的还好吃!”
林向东嘿嘿一笑,坐下也夹了一筷子菜:“那必须的,我这可是跟食堂大师傅学的。”他吃了一口,觉得味道确实不错,心里有点得意。
赵美静一边吃一边偷瞄林向东。
她心里还是惦记着何雨水的事,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。
她想着,吃完饭再找个机会试探试探。
她又夹了一块鸡蛋,忍不住说:“向东,你这日子过得挺滋润啊,一天吃两个鸡蛋,咱们四合院里,也就一大爷易中海敢这么吃。”
林向东愣了一下,笑着说:“啥呀,易中海那是八级钳工,工资高,顿顿吃鸡蛋都不稀奇。我这就偶尔改善改善生活,哪能天天吃。”
赵美静点点头,心想林向东虽然没易中海那高工资,但日子过得也不差。
他在厂里干活,收入稳定,家里就他一个人,没啥负担,想吃点好的也不心疼。
她越想越觉得林向东这人不错,长得精神,又会做饭,怪不得何雨水会和他走一块儿。
她心里酸溜溜的,筷子在碗里拨拉了两下,饭都吃不下去了。
林向东看她吃得慢,问道:“咋了,赵阿姨,菜不合口?”
“没有没有,挺好吃的!”赵美静赶紧摆手,挤出个笑,“就是吃得有点撑了。”
她低头喝了口稀饭,脑子里还在想着怎么开口问何雨水的事。
林向东倒是没多想,埋头吃自己的饭,偶尔抬头跟赵美静聊两句。
“赵阿姨,我昨天车间里一台机器,不是坏了吗?那技术工修了半天,还没修好,和领队的小队长吵架了,我只能上前出手制止,阻止了下一步事情的发生,你就说,我厉害不厉害?”
林向东笑着问道。
“当然厉害了,向东干啥都厉害。”
赵美静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,心思全在别处。
吃完饭,赵美静帮着把碗筷收拾了,最终两个人在门口外面坐在板凳上闲聊,赵美静偶然间抬头看着天上的星星,她觉得询问也该是个时候的。
便终于鼓起勇气,装作不经意地问:“向东,今天我看你和何雨水一块儿回来,你们……挺熟的?”
林向东闻言,愣了一下,说:“哦,雨水啊,今天她在路上遇到点事儿,我帮了她一把,就送她回来了。”
赵美静一听,心里松了口气。
不过还是有点不太相信,所以依旧有点好奇,便继续问道,“啥事儿啊?看你们俩有说有笑的,我还以为你们两个已经走到一起来呢。”
林向东摆摆手,笑着说:“你想啥呢!她路上被个小混混拦住了,我正好路过,帮她解了个围,没啥别的。”
赵美静“哦”了一声,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。
她偷偷瞄了林向东一眼,见他一脸坦然,估计没说谎。
她又问:“那小混混咋回事?没伤着你吧?”
“没事儿,那种货色,三两下就打发了。”
林向东说得轻描淡写,他可不想说那个小混混手里还有弹簧刀,这种琐碎之事,其实完全可以没必要去提及。
赵美静点点头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她本来还想再问点啥,但觉得问多了显得自己小气,就换了个话题:“向东,你这鸡蛋炒西红柿真好吃,下回再做呗,我还来蹭饭。”
“行,随时来!”林向东爽快地答应,“不过你也得带点啥,不能白吃我的。”
赵美静被他逗乐了,拍了他一下:“小气鬼!明天我给你带咸菜,行了吧?明天咸菜就差不多腌制好了。”
“好的阿姨,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。”
随后,
赵美静起身要走,林向东去送送她。
此时四合院的人已经差不多都睡光了,都静悄悄的,家家户户的灯火几乎都熄了。
林向东送赵美静到她家门口,风有点凉,吹得人身上微微发寒。
赵美静停下脚步,转身看着林向东,脸上带着点羞涩,小声说:“向东,你抱我一下好吗?我感觉有点冷。”
林向东愣了一下,挠挠头,笑着说:“啊?冷了?”
他上前一步,轻轻抱住赵美静的腰,“这下子赵阿姨满意了吧?”
赵美静被他逗乐了,脸红红的,点点头:“嗯嗯,满意了,明天见。”
她挥挥手,推开自家门,回了屋。
林向东站在院子里,笑了笑,转身也回了自己家。
进了屋,他点亮煤油灯,屋里顿时亮堂起来。
桌上还放着那盘吃剩的鸡蛋炒西红柿,盘子边上有一本翻得有些旧的《三国演义》。
林向东坐下,随手拿起书,翻到上次看到的地方,接着读起来。
书接上回。
话说这十八路诸侯讨董卓,吕布于虎牢关连败数将,张飞挺矛大骂“三姓家奴”出战,与吕布恶斗五十合不分胜负。
关羽挥刀助战,三人又战三十合,吕布仍稳守不败。
刘备持剑加入,三人围攻吕布,如星罗棋布般厮杀。
吕布虽以一敌三,却凭借画戟神勇左遮右挡,终因寡不敌众虚晃一招,策马破围而退。
看到这里,林向东不禁感叹道:
“吕布之勇,当冠绝三国,此战中独抗刘关张三大猛将,其武艺之卓绝、气势之雄悍,令诸侯骇然,真乃“马中赤兔,人中吕布”,千古猛将之典范。”
只是感叹之余,林向东突然转念一想。
“这个年代,书这么少,大家都爱看故事,我咋不写点啥呢?”
林向东自言自语,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他是个穿越者,来自后世,见识过无数小说、电影、歌曲,比这个年代的人多知道几十年的事儿。
如果他写点东西,投到报社或者杂志社,说不定能挣点稿费,改善改善生活。
林向东越想越觉得这主意靠谱。
他在四合院附近开的那个小理发店,别看生意虽然还行,但大部分过来理发的,都是五保户。
根本没钱!
至于私下赚的钱,以及三行情书赚的钱,其实也就寥寥无几,也就够日常开销,想攒点大钱可不容易。
所以林向东还在纠结,写小说或者别的啥,投稿赚钱,既能扬名又能有收入,简直一举两得。
他放下书,在桌上铺开一张纸,拿起一支铅笔,开始琢磨写点啥。
“不如先写点短的,容易出名。”
林向东咬着笔头,想了半天,决定先写歌词。
这个年代,歌曲流行得快,好的歌词容易被人记住。
要是能投到杂志社,登在《歌曲》半月刊上,说不定还能让城里人传唱,名气就大了。
他回忆了一下后世的流行歌曲,脑子里闪过几首脍炙人口的曲子。
可他一想,那些歌的曲子他不会写,抄歌词又怕风格太超前,容易惹人怀疑。
思来想去,他决定写点贴合这个年代的歌词,主题得简单,朗朗上口,最好带点情怀或者国风的味道,容易让人喜欢。
毕竟现在流行的,都是民谣,以及红歌。
林向东在纸上写下几行字,边写边念:
“青春似火,燃烧在心间,梦想如风,吹过那山川……”
他皱皱眉,觉得有点太现代,划掉重写,“太阳升起,照亮咱家园,劳动光荣,幸福在眼前……”
这回他觉得还行,歌词简单,带着点这个年代的味道,唱起来应该挺带劲。
写完一首,他又改了几遍,觉得差不多了,抬头一看,煤油灯的火苗已经接近枯竭,随风摇晃的时候,显得有点晦暗。
他伸了个懒腰,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城里的《歌曲》半月刊编辑部投稿。
听说那家杂志在城里挺有名,每个月出两期,专门登些新歌词和曲谱,稿费虽然不多,但要是能刊登,名气肯定能传开。
到时候,
自己的名气必然能够在四九城扩散,占领其一席之地。
还怕不愁没有挣钱的出路吗?
因此一想到这里,林向东也是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,觉得这个点子很是不错,明天得赶紧过去看看!
随后,第二天早上,林向东起了个大早,洗了把脸,把昨晚写的歌词小心折好,塞进挎包里。
他推着二八大杠,哼着小调,骑车往城东区,这歌曲半月刊编辑部就在地方。
路上,太阳刚升起来,街道上人来人往,有挑着菜筐的农民,也有背着书包的学生,偶尔还有几辆自行车叮铃铃地经过。
虽然没有什么言语,但看到此番此景,也颇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意境。
趁着比较精神,林向东也是骑的很快,眨眼间,就快到了地方。
不多时,林向东便已经到了《歌曲》编辑部,是一栋两层小楼,门口挂着个木牌子,写着“歌曲报刊社”。
林向东停好车,拍了拍衣服上的灰,深吸一口气,走了进去。
里面挺安静,只有几个人在办公桌前写写画画。
他找到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,说明来意:“您好,我写了一首歌词,想投稿。”
那人抬头看了他一眼,推了推眼镜,接过林向东递来的纸,粗粗扫了几行,然后颇为诧异的问道,“小伙子,这歌词,写的真不赖啊!”
“谢谢夸奖。”
那人一边看,一遍满意的点点头:“嗯……还行,立意不错,挺符合咱们的风格。你留个名字和地址,要是选上了,我们会通知你。”
“这是啥意思,投稿的人很多吗?”林向东不禁好奇问道。
“那可不,过来的都是大学生,要么就是干部啥的,反正啊,人多了去了,所以至于是否入刊,我也不知道呢。”那编辑实话实话。
随后他顿了顿,又说,“不过稿费不高,一首歌词也就几毛钱,你得有心理准备。而且这个钱,差不多就相当于买断你这个歌曲的知识产权,我得提前给你说一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