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三妖出世,叛旗升起
帝辛题诗刚刚结束,在娲皇宫之内的女娲,已然知晓了这一切。
女娲本体正在神游,可是下一刻,在朝歌内的女娲宫内残留的意识,忽然传来了一道画面。
造化玄机感悟中,一股源自血脉、源自人族气运本源的剧痛与滔天震怒,如灭世狂潮轰然席卷!
“嗯?!”女娲凤目陡睁,亘古慈悲瞬间被焚天怒火与冰冷杀意取代。
随之娲皇宫风云变色,祥瑞崩散,神念刹那降临朝歌女娲宫之内,目光看向了帝辛所题的诗句。
看着那四行狂悖诗文。
那蟠龙金柱缠绕的污秽黑煞,如同最恶毒的诅咒烙印圣心。
“帝辛!无道昏君,安敢辱我!”寒冰般的声音蕴含毁灭意志,圣谕不过是刹那便破空而至。
“轩辕坟三妖听令,商汤气数黯黯,当失天下!帝辛无道,亵渎神明,合该身死国灭,尔等隐其妖形,托身宫院,惑乱君心,断送成汤江山,功成,许尔正果!”
轩辕坟内顿时妖气翻涌。
九尾狐、九头雉鸡精、玉石琵琶精匍匐在地,眼中浮现了几分笑容,果然如前辈所讲。
“谨遵娘娘法旨!”三道妖嘴中回应,等到女娲的圣威散去,跟陆奉仙传音说起此事。
而此时娲皇宫内,女娲怒火稍抑,造化眼眸却冰封万里,死死盯住朝歌。
“我女娲宫内,怎么会有着西方教的气息……兄长留下的人皇庇护,怎么会被破了?”
“西方教……”女娲感受着女娲宫内传来的气息,刚刚怒火中烧之下没有感知到,现在细细感受下,终于感知到了不对劲的地方。
有着一道穿透虚空锁向那隐匿幕后,散发令她有些不适的气息,正在通过帝辛的题诗,扰乱她的心神。
“准提!好,好得很!”声音死寂,蕴含风暴,“此辱此恨……本座记下了!”指间一缕微不可查的造化之气流转,悄然勾动因果。
作为功德造化成圣的存在,女娲本以为是量劫之下,劫气影响了帝辛,才有着如此行径。
可是,此刻她再次观看推演女娲宫内的一切,竟然发现了西方教的痕迹。
哪怕准提做的很隐秘,可是帝辛毕竟是人皇,有着人族气运加身,劫气虽然能够影响,但是绝对不可能让他如此大逆不道。
尤其是,那盘龙柱之上的石龙,更是因为帝辛题诗而出现了变化,吸收了帝辛的劫气,在准提操作之下的金莲之力自然有了残留。
殷商,朝歌内。
帝辛自女娲宫归,戾气稍泄,眉宇阴鸷却更沉,朝堂压抑如墓,商容病重告假,比干忧心如焚。
散朝之际,费仲、尤浑如鬣狗嗅血,谄笑凑近,全然没有了之前吃瘪之样。
“陛下……”费仲细眼乱转,压低声音,“臣观陛下圣心郁结,龙体欠安,此皆因朝中无善解圣意、令陛下开怀之人啊。”
尤浑肥脸堆笑,附和“费大夫所言极是,陛下富有四海,当享人间极乐,臣闻冀州侯苏护之女妲己,倾国倾城,温婉解意,若得侍奉陛下,必使龙心大悦,烦忧尽消!”
“妲己?倾国倾城?”帝辛阴沉的眼中邪光骤闪,劫气引动的暴虐贪婪被点燃,“当真?”
“千真万确,臣等以头担保!”费尤信誓旦旦,一缕极淡、蛊惑人心的金色佛光丝线,悄然缠绕其身,放大其谄媚贪欲。
帝辛心痒难耐,占有欲充斥残智:“传旨!宣苏护即刻送女入朝!封贵妃!”
“陛下圣明!”费尤狂喜应诺。
然,旨意出口刹那——
“嗡!”
朝歌九天之上,空间涟漪荡开,青衫身影踏临,陆奉仙目光如冷电,穿透宫阙,锁定佛光缠绕的佞臣与帝辛周身劫气黑云。
“魑魅魍魉,惑乱人间!”并指如剑,凌空一点。
“破妄!”
一道凝练至极、斩断因果的空间锋刃,无声刺入九间殿!
“嗤啦——!”
灵魂撕裂般的轻响!缠绕费尤的金色佛光丝线瞬间湮灭,一股冰冷意念洪流灌入其脑海!
“啊——!”费仲、尤浑抱头惨嚎滚地,口吐白沫,被强行植入,扭曲的记忆碎片轰然炸开!
他们看见一个模糊不清,散发祥和佛光的身影,鬼魅般出现眼前。
屈指一弹,两点金光没入眉心,紧接着,无法抗拒的念头疯狂滋生,必须劝谏纳妃,荣华富贵,念头自然如本心!
“妖…妖僧,害我!”费仲厉鬼般尖叫,指天涕零!
“他…控我心,让我们说的。”尤浑屎尿齐流,瘫软嘶喊!
殿内死寂,帝辛惊疑起身。
陆奉仙声如九天惊雷,凛冽杀意响彻朝歌。
“西方的道友,你这行径越发过了,莫不是想找死?”
“此二獠,便是尔罪证!”冰冷审判指向地上哀嚎的费尤,“幕后黑手,搅动杀劫,真当无人可察,今日,便撕尔伪善画皮,令洪荒共睹!”
声震天地。
字字诛心!
娲皇宫中,女娲神念未离。
陆奉仙破妄一指,费尤吐露妖僧,怒斥响彻。
女娲冰冷凤眸,精芒爆射。
“又是这个陆奉仙,他究竟是什么来头!”她低语,嘴角勾起冰冷而默契的弧度。
她清晰看到费尤记忆碎片中,那模糊却独属西方圣人的佛光身影。
“准提……”滔天恨意找到宣泄口,铁证如山,昭告洪荒!
“好!陆奉仙,做得好!”女娲心念电转,被亵渎的怒火尽化对准提、对西方教的刻骨杀机,指间那缕造化之气猛地一颤。
“欲使更多人上封神榜?”冰冷神念如丝,穿透虚空,探向朝歌青影,“本座…助尔!”只对陆奉仙一人。
九天之上,陆奉仙心有所感,目光扫过娲皇宫,嘴角微扬,颔首微应。
这女娲倒也不傻,看来事情改变之后,量劫劫气对女娲的影响也大大削弱了。
而且,截教没有势弱,女娲更不可能跟太上两人联手了。
与此同时,北海之畔,袁福通叛旗猎猎。
七十二路烟尘并起,妖风卷地,煞气冲天,叛军势如破竹,连克北海重镇,兵锋直指中原,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入朝歌!
九间殿,气氛凝重如铅。
帝辛高踞王座,脸色阴沉,目光扫过殿下四大伯侯——东伯侯姜桓楚、南伯侯鄂崇禹、西伯侯姬昌、北伯侯崇侯虎。
“北海袁福通,聚众作乱,祸国殃民!”帝辛声音冰冷,“尔等世受国恩,坐拥雄兵,值此国难,当速发精锐,合兵讨逆,以彰臣节,以安社稷!”
四侯闻言,面上恭谨,眼底却暗流涌动。
姜桓楚率先出列,须发皆白,声如洪钟,慷慨激昂:“陛下,袁贼猖獗,罪不容诛,臣姜桓楚愿倾东鲁之兵,为陛下前驱!”
“粮草军械,早已齐备,只待王命,即刻发兵!”声震殿宇,忠义凛然。
鄂崇禹紧随其后,虎目圆睁,拍着胸脯:“陛下,南疆儿郎枕戈待旦久矣!鄂崇禹必亲率铁骑,踏平北海,擒杀袁贼,献于阙下!所需军资,我南境自当全力筹措,绝无短缺!”豪气干云,掷地有声。
而姬昌看了一眼其他人,眼珠子转动,似是在思考着其中的利弊,不过须臾便已然想清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