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脱出剑境,在清源山四下逛荡了半晌,仍然寻不到下山的路。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,但心里清楚很快就会有了不得的事情发生,所以一时之间有些焦躁。
“该找谁去问问呢?”恒一边踟蹰,一边观察是否有人经过。不过清源山中的诸人皆是行色匆匆,似乎根本无心搭理他这么一个外人。
“哎?”恒心头一动,突然想到了什么。在剑境之中,安得竹曾经将自己内境中的五行盘位化归到他的神识中,以帮助他净化行息,铸就金行之身。虽然眼下这个盘位已散,但那种规律还是在的。
“既然清源为山,按照前辈的道法,应土,那么封山的法阵应为火行,如此才能保证生生不息”。恒依样画葫芦,虽然心中有很多不解,但是并未因为这是安得竹传下的法就全听全信,而是自己尝试着继续破解下去。
“生土者火,生火者木,我虽身具金行之息,但体质为萝卜,应的木行之息,所以只要我屏息凝神,放空自己,就可以凭着肉身混入大阵规则之中。”在原地徘徊了一会儿,恒决定冒险一试。
既然木是生火者,那么其入火行大阵大概率会被吸收,但一个封山的大阵不可能只是火行之息,只不过以火行之息为主导罢了。就像自己运功之时以金行之息为主导一样,所以只要遁入地下,借土行生发自己的肉身木行规则,应该可以争得一线生机。
想到这里,恒没有再迟疑。修行本就是遇险而破,不断向上的过程,越是危险的地方,越是有着自己的机遇。
一路向清源山边缘走去,倒是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。毕竟九方域的众生以神魔大道为引,不会去过多考虑反冲之法。而安得竹开示他们的,却是要保持一颗怀疑之心,用于尝试。
化出本体,恒隐迹在一片草丛之中,然后开始放空自己。天地一时之间仿佛荡空,一切规则又重回纷杂,而恒也感到了久违的熟悉。本来他们这种存在就没有什么修行的机会,所以一旦得缘,根本不会考虑后退。其实进退自如才是真正的大道,既要拿得起,又要放得下。
“有舍有得吧,”一丝细微的破裂声传出,恒瞬间出现在了封阵之外的一处陡壁上。不过看他的样子并不容易,面色黄蜡透红,且隐隐渗溢出一些黑气,直愣愣在原地发呆了很久才慢慢缓醒过来。
而剑境之中的安得竹瞬间就感觉到了这种变化,虽然恒没有悟透大道,但是他秉持的却是自己以道化形的地势之法。地势悟空,看来恒的天资并不愚笨,或许寻常生灵中,能够尽早登顶帝境的就是他了。
安得竹早就感知到清源封山,却依然坚持让恒离开,就是为了让他能够明白能退是能进的前提。同时,整个清源山都与其祖师有所关碍,这种不同寻常的法门一定会被祖师感应到。想来他的修行是够的,只是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,一直在跟自己较劲。
“谁能想到成全法我却要退一步,”安得竹无奈地笑了笑,看着依然没有动静的剑灵,知道祖师的悟道正处在要紧的关头。
其实就算是已经登顶帝境的那几位也未必懂得这样的道理。法我之上为道我,大道不争,因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帝境修士秉神魔之道修行,因亲身感知过神魔出现前后大道的变化,所以才不需要那么多感悟,也注定了他们不能再进一步。
正在思索之际,眼见的剑灵的神色起了变化,似乎有些犹豫,其中夹杂着许多痛苦,像是难以取舍一般。
“到底还是相信神魔多一些,自己给自己设下止境,又怎么能够更进一步呢。”安得竹无奈地摇了摇头,这是整个九方域众生的通病。一切以神魔大道为准则,但大道并无不同,有的只是神魔以其自身设下的条条框框而已,所以越是虔诚,越难以成就。
就像是九方域中大大小小的许多宗门一样,他们所谓的信仰只是更高阶的修士在特定时间、特定地点、特定环境下发现的最适合自己的路而已,而沧海桑田,人事变迁,都是在变化着的,不看眼前而循过去,实在是固步自封之法。
“因地制宜,实事求是,真正的大道之法是自己的道衍生的法,而不是别人认为的法”。安得竹叹了一句,站起身来。看来,还是需要自己帮扶一把。
指间有阴阳规则流出,在虚空中重新凝成一条大龙。安得竹不是不能幻化其他的形象,只是龙的变化最具有代表性,一眼可见,一见则明。不过这一次的龙并非单纯的一体,而是肉体、神识、动作相互分离着。
动作依靠肉体,但却凭着神识,只有进退有度,才能够明白自己在世间存在的方式。所谓以法悟道,不过是不断调整自己与整个世界相处的方式而已。只有坦坦荡荡,才能够自由自在。
大龙游入剑灵的神识之中,瞬间四散开来,不过那种自如的状态却像是一盏明灯一样,将剑灵的神识给照亮了。
当然,一切并未止步于此。虽然剑灵现在因清源祖师的悟道而陷入深沉,但是其内在的感知却被那盏明灯吸引着,不断地发生变化,一点一滴,直到整个神识都变得澄澈起来。
“轰——”一声巨响,隐隐夹杂着大道之音,震撼着人的神识荡漾。清源山中的诸人早就在这种威压之下跪服下来,而已经远去的恒回首望了一眼,坚持着没有拜下去。
整个九方域像是突然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雾气,最先感到异样的是承泽之境中的魔帝。只见整个抚魂殿像是一叶小舟,在茫茫大海中起起伏伏。要不是魔帝压服着,不知道会不会分崩离析。
“妈的,有人在证道,难道那个什么幻世灵童真有如此大的本事吗?”内心里腹诽了一句,魔帝瞬间出现在清源山的上空。
无数剑气直直冲向清源山上空,却又在一个顶点急转而回,一圈又一圈,靠近的人神识有灼烧之感。
不过这一切并不会对魔帝造成困扰,但是他也没有立刻动作。就算是九方域又多一个帝境强者如何,到底也不会打起来。毕竟在他们这个境界,都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。
其他大域也有变化,远在承巽之境的源礼仙王神色一愣,腾地一下站了起来,不过看到百飏圣尊神色肃穆,旋即又坐了回去。但是心中仍然暗喜,这是大造化,师父他老人家成功了,而自己登境尊者,指日可待。
“这是?”仍然晃荡在残垣之境的竹得安与常怀突然心头悸动,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但是感觉到无比亲切,像是压抑在心头许久的乌云被一缕阳光刺穿了一般。
“唉,第一步,希望少些是非吧。”剑境之中安得竹四下巡视了一圈,见剑灵正在苏醒,没有打扰,而是悄然跃出,迅疾向着清源山外遁去。
此时的他的状态与恒之前的那番操作一样,神识空明,没有任何独立的规则波动,而是与整个环境融合在一起。而清源山的诸人,甚至魔帝也都关注着剑池中的变化,倒是没有注意到安得竹已经远去了。
“恭喜道友证道,想来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商议的”。魔帝朗声大笑,似乎并没有因为新人证道帝境而担心。
“好说,好说”。剑池中一阵霞光腾起,衬托出清源祖师的形象来。他知道魔帝指的什么,自己一直占据在承泽之境,不过凭的是师姐的助益,如今自己登顶,怕是要寻一个新的去处了。
“隐域!”清源祖师内心一叹,他自然知道自己能够悟道成功靠的是安得竹的开示,但是并未在意安得竹的去留。那孩子到底没有修为,且帝境之上,恐怕谁都无能为力,毕竟那些早就证道的帝境修士都多少年了,要是那孩子真有帮助,岂能放任他来到清源山。
“恭喜师尊!”源音仙王松了一口气,不过内心却有许多疑惑。正常情况下,师尊悟道成功自己也必定可以明白些什么,可是自己几番以功法体会,非但没有进益,反而有要后退之感。
“嗯,开山吧,有些话需要嘱咐”。清源祖师瞥了一眼神色发愣的源音仙王,知道她在思虑什么。不过此间玄妙却无法告知,毕竟连他自己都不相信,成就大道却是以背离大道为路的。
当然,安得竹的开示中不可能包含着对这个问题的解释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大道的感悟,他只能告诉别人大道无处不在且没有高低之分,进退并不是绝对的,而是相对的,却告诉不了别人为什么。毕竟,众生都是有私心的,私心的不同就限制了他们对大道感悟的不同。
甚至境界越高,私心越重。如果寻常生灵以吃饱穿暖为私心,那么所谓的帝境修士,恐怕连众生的供奉都不会轻易满足。
至于他们的私心是什么,安得竹不关心。安得竹有自己的路,待到道法术齐全,帝境自然也是要按照自己无私之心的布置行事的。因为这才是大道,私心限制了的,只是小道。